查看原文
其他

三年了,钟鸣终于回家吃了团圆饭!上海急诊室的除夕:年夜饭准备好了,却...

上观新闻 2023-02-03
2022年最辛苦的人
肯定是医护人员
忙碌了一年的他们
在这个万家团圆之际
仍然坚守在医疗救治的一线 
 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 


钟鸣三年来首次和家人吃年夜饭
今天已回到病房工作

1月21日晚,农历大年夜,钟鸣在重症病房忙完一天,下班后匆忙乘火车赶到外地和家人团聚,一起吃年夜饭。

这是最近三年来,他第一次和家人过春节。

2023年1月21日晚上,大年夜,钟鸣和家人吃年夜饭。

除夕的白天,上海,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还在医院工作。随着全国新冠感染度过高峰,重症患者救治依然是重中之重,钟鸣每天都坚守在危重病人的救治阵地上。

1月21日下午,钟鸣下班后奔赴虹桥火车站。“我要赶去很远和家人团聚,过去三个除夕、春节都没有跟家人在一起,这个春节不能再错过了,再远也要赶回去。”钟鸣告诉记者,短暂和亲人相聚后,今天他就赶回上海,继续到病房工作。

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。

新冠疫情的战场上,钟鸣已经整整“战斗”了三年。

很多人还记得三年前,钟鸣前往武汉的情景。2020年1月23日,除夕的前一天,钟鸣踏上开往武汉的列车,是首位驰援武汉抗疫的上海医学专家。出发前,女儿和他深深一抱。那时候新冠病毒充满未知,钟鸣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度过了75个日夜,直到武汉的疫情得到控制。

2020年1月23日,除夕的前一天,钟鸣踏上前往武汉的列车,是首位驰援武汉抗疫的上海医学专家。

“那年(2020年)除夕,是我到武汉工作的第一天,当时很快意识到疫情形势的严峻,武汉的同道们已经和新冠病毒连续战斗了几个星期,看到他们疲惫的面容,我知道那注定会是异常艰难的战斗。”钟鸣回忆三年前刚到武汉参与新冠患者救治的情景。

2020年,钟鸣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抗疫。 

三年过去了,当前全国各省已度过感染高峰,疫情形势逐步向好。不过,重症救治还是最后一道“关卡”。“因为疫情的规律就是这样,重症出现得晚一些,真正难治的重症患者都会留在最后,能恢复的都恢复了,剩下在医院的就是挑战最大的患者,是我们集中力量救治的病人。”钟鸣说。

面对2023年,钟鸣直言“充满期待”,“2023年,相信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”。

他表示,相信2023年整个社会生活会逐步恢复正常的秩序,人们可以逐渐自由地生活和工作。虽然作为医务人员,任务很多,还要面对疫情的波动和反复,但整个社会将会重回正轨,回归期盼已久的日常秩序。

“10年没回老家了”
他又一次驻守除夕夜监护病房

今年的除夕夜,上海同济医院呼吸科医生吴继光又一次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。2023年,是吴继光工作的第23个年头,也是他工作以来第10次在年三十值班在岗。

除夕夜,上海市同济医院呼吸科监护病房

1月21日早8点,吴继光先是坐诊呼吸科门诊,一直到傍晚5点才下班。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晚饭,他就忙着去呼吸科监护病房交接,这一天吴继光将持续工作到正月初一上午8点。

晚上6点多,在呼吸科监护病房里,一名70岁的阿婆出现了呼吸急促的情况,引起了吴继光的重视。这是一名血液肿瘤疾病患者,因感染新冠出现“白肺”的情况,呼吸也一度出现了衰竭,已经住在监护病房2周了。

除夕夜,吴继光正在帮一名70岁的新冠老人治疗。

护士帮阿婆测了指脉氧,只有80。当即,医护人员紧急帮阿婆进行了吸痰、翻身拍背……经过紧急处理后,阿婆的生命体重平稳,指脉氧也恢复到了90以上,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,但后期的监护需要更加密切,没有人敢松懈。

“目前收治在我们呼吸科病房的,不少为新冠重症患者,有基础性疾病,老年人居多,2个楼层的呼吸科病房中收治了80个病人,其中60个是新冠病人,剩下的病人也是长期在监护室里的老病人,其中不少存在肺炎症状,治疗工作仍在持续。”吴继光说。

谈及新年心愿,吴继光说,“就是把病人看好,平安度过春节的每一个夜班。”今年春节从除夕到初六,吴继光只能休息2天,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要看门诊,还要值2个夜班。

“从2023年1月1日至今,21天里,我已经在门诊看了1700多个呼吸病病人了,每天呼吸科一放开预约,号就很快秒光了,最多的一天我看了150多个病人。”吴继光坦言,只要病人有需求,就会一直坚守在岗位上,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。

但他内心一直有着对家人的歉疚,“我的老家在甘肃兰州,目前已经整整10年没有回过老家了,基本年年春节都在岗位上驻守,家中的老母亲因病去世多年,老父亲常年由姐姐照顾着,今年女儿中考我也没有陪伴,妻子也操劳了一整年,很想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。”

好在这一次疫情高峰已过。“熬过了寒冬,离春暖花开就不远了,希望等年后,呼吸科就诊高峰过了,我能带着孩子、妻子回去一次老家,看看我的家人,给他们送上迟到的祝福。”吴继光感慨着说。

“急诊室的忙碌,
不会因为今天是大年夜而暂缓”

昨天,上海新华医院急诊诊室里忙碌依旧,7位医生,11位护士坚守在岗位上。

主治医生康健告诉记者,虽然近期较去年12月重症高峰时总量下降一半了,但仍有不少重症病患急需救治,医院里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年夜饭,但值班的医护人员却都没时间去吃上一口。

康医生表示,急诊科室的值班人员非常繁忙,只能轮流吃饭,有时吃饭吃到一半电话就响起来了,随时随地有突发情况,填饱肚子就可以了,主要还是坚守岗位。


同样,昨天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内,医护人员也在抢救室、留观区和输液室之间忙碌。

当班护士值班长吴晓琳说:“每个人都有工作在身,让5名医生和15名护士同时吃饭也不太现实,只能让大家分批次,不提醒一下他们,确实会有人忙到忘记吃饭。”

医院为急诊科医护送来年夜饭。


黄佩娟和范华两位护士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新年愿望,“最想出上海去外面玩玩、最想回家看望一下80岁的奶奶。”


饭还没吃完,抢救室里传来需要支援的通知。



“急诊室的忙碌,不会因为今天是大年夜而暂缓。”急诊内科医生史默怡说。



120急救支援者队的除夕夜
这碗饺子是最难忘的年夜饭

“新春快乐!”
“大家新年好!”
“兔年吉祥!”
……

昨天傍晚,120急救中心打浦路分站内,热腾腾的饺子被端上餐桌,大伙儿相互祝贺新春,气氛也瞬间轻松起来。

餐厅里的这些120驾驶员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:大众120急救支援者队队员。


现场,有人拿出手机,给自己的饺子留念;有人边吃饭边和家人打着视频电话,“直播”这顿难忘的年夜饭。


除夕仍坚持在岗位的大众队员有30多人,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参加过上海4月和5月的交通保供服务。大众120急救支援者队的负责人李民来自大众生产管理部。在这段时间,他忍不住给自己的队员们“点赞”。

李民说告诉记者,上月26日,首批招募者参加了市急救中心的岗前培训,46名驾驶员当天上岗,投入了120的急救运送。这些驾驶员分为日夜分三班,不仅负责开车,还要与同车的另两名担架工一起搬运病人。


李民说,之前总担心有队员会提前退出,但没有想到所有人都坚持了下来。有人说,感觉自己能为社会做点事,觉得很自豪。有人说,现在不仅是在工作,更是在做善事。他们将这份辛苦视作无上的荣誉。

守护生命健康
默默无私奉献
他们是患者战胜疾患
早日康复的坚强后盾
在这个春节
无数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岗位
为生命护航
一幅幅温暖治愈的画面
在医院暖心上演

在此,道一声
新年快乐,辛苦了






本文综合自:上观新闻、澎湃新闻、新闻坊、东方网
相关作者:海沙尔 李仕婧 朱勇  李佳蔚 陈斯斯
微信编辑:佳思敏
校对:huisong 


◢ 猜你想看↓↓
干部“要躺回家躺”、“你是最好的女儿”…春晚最好笑和最好哭的两个节目,你同意吗→
最新研判:春节现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很小!世卫:“混合免疫”提供保护期可长达一年
上海首批“兔宝宝”降生!有娃叫“初一”,二胎宝宝陆续登场→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



分享点赞在看,一气呵成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